怎么研判今年的外貿形勢?如何看待港口集裝箱空箱數量增加的情況?針對外貿企業有沒有新的“大禮包”?如何防范“異寵”導致的外來物種入侵?
20日,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海關總署副署長孫玉寧、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出席并就上述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回應如何判斷今年的外貿形勢
——“開局平穩,趨勢向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61768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億元,增長0.9%;進口26833億元,下降2.9%。
俞建華分析稱,從規模上看,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增長0.9%,比預期要好。進出口總值超過6萬億元,這在歷史上是第二次。
從構成上看,疫情期間我國率先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大幅增長,抬高了外貿基數。海關總署做了測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10%。
從趨勢上看,按周監測,2月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回穩,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環比增長超過15%。從周邊國家情況看,與周邊已經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外貿表現是好的。
俞建華介紹,海關在密切監測3月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拔覀兊恼w看法是,開局平穩,趨勢向好。”
回應港口集裝箱空箱
——“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們下一階段出口能力”
有媒體報道,在港口的集裝箱空箱數量增加,對此,俞建華表示,空箱問題有前一個時期新集裝箱投放量過大、國內堆存成本較低、國外疫情緩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節性規律作用。
俞建華認為,大量空箱在我國港口蓄勢待發,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國際市場依然看好我們下一階段的出口能力。從海關最新數據看,2月下旬以來,出口用箱量在持續增長。
回應針對外貿企業有沒有新的“大禮包”
——“針對企業痛點難點和堵點,研究新的政策舉措”
2022年,海關總署先后出臺23項助企紓困的支持措施,各地海關結合當地實際細化為1300多條具體舉措,俞建華介紹,這些措施受到了經營主體的歡迎,也取得了預期效果。
“我們正在對23項措施進行評估,能夠保留的我們都將保留,確保政策的延續性。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調研針對現在企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還要研究新的政策舉措。”俞建華表示,新的政策舉措主要考慮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暢通進出口物流。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支持建設智慧口岸、智能邊境,通過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進跨境物流更加便利化。
二是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為企業提供通關“一站式”服務。
三是降低企業成本。幫助企業用好用足RCEP等自貿協定關稅優惠,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
四是支持新業態發展。創新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模式,做到精準監管、快速通關。支持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態發展。
回應如何防范“異寵”導致外來物種入侵
——“不要讓個人喜愛變成對大自然的傷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點名”“異寵”,明確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
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解釋稱,“異寵”已經不是簡單的生活寵物,而是另有隱憂。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異寵”多是外來物種,威脅生物的多樣性。二是“異寵”威脅農林牧漁生產安全。三是“異寵”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趙增連進一步介紹,一些“異寵”有攻擊性,如網上看到的火蠑螈、野蠻收獲蟻,有的“異寵”甚至有劇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還有的“異寵”攜帶多種病菌,會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對此,海關總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格防范“異寵”等外來物種入侵。一是加強口岸檢查,海關利用X光機、CT機等技術手段來防范“異寵”隨郵件入境。二是開展專項行動,連續開展如“國門綠盾”專項行動和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堅決打掉非法引進“異寵”等外來物種的犯罪團伙。三是強化聯防聯控。四是營造社會共治氛圍,沒有人購買,就不會有人售賣。
趙增連發出呼吁,守護生物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可為。希望“異寵”愛好者不要去購買非法引入的小動物,不要讓個人的喜愛變成對大自然的傷害。
回應海關監管的主要挑戰
——“貿易規模大、貿易形態多、監管要求高、安全壓力大”
2022年,我國外貿總值超過42萬億元,全國海關監管進出口貨運量達到48億噸,貨輪、飛機、火車等運輸工具1300萬輛(架、艘),監管跨境郵快件3.2億件。
“打個比方,如果把去年我們的進出口貨物裝到火車上,首尾相連可以繞地球赤道30圈。如果把去年我們監管的集裝箱連在一起,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可以排成兩排?!庇峤ㄈA提到,這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氣派,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是海關監管的責任和挑戰。
俞建華認為,中國貿易規模大、貿易形態多、監管要求高、安全壓力大,如何做到“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這就是海關監管面臨的主要挑戰。
俞建華強調,挑戰是海關改革創新的動力。海關總署將實現通關和管理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強化“境外、口岸、境內”三道防線,構建“響應、呼應、反應”的海關運行機制,打造全方位、全鏈條的監管體系;同時,要堅決清除“靠海關吃海關”的害群之馬,全面提升海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拓展瀏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