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德國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進口到歐洲的太陽能組件和發電設備設置貿易壁壘的可能性,此舉引起了貿易機構歐洲太陽能協會(SolarPower Europe)的關注。
據路 透 社報道,在考慮補貼和國家援助的同時,歐洲太陽能制造委員會(ESMC)也發出了一封公 開 信,呼吁歐盟保護歐洲制造商免受"中國光伏制造商的集中傾銷",其形式是大量涌入歐洲的廉價產品,這些產品壓低了歐洲價格,迫使歐洲制造商降價。
ESMC在信中明確表示,中國制造商對歐洲采取了"傾銷立場",但并未呼吁設置貿易壁壘或征收美國式關稅。歐企倡議持續發酵:中資組件被指在歐洲低價傾銷!
相反,它概述了一些"胡蘿卜"策略,如鼓勵購買內部產品和批準收購歐洲股票,以抵消中國競爭對手的強制降價。此外,它還呼吁禁止銷售與強迫勞動有關的組件,主要是來自中國新疆。
貿易機構SolarPower Europe也呼吁采取措施保護太陽能光伏產品價格。該機構稱,近幾個月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價格下跌了25%,給歐洲制造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風險"。
德國是第一個正式研究太陽能制造業保護主義措施的歐洲國家。2013年,歐盟曾對華光伏產品征收關稅。在當時,在太陽能組件等產品領域,歐盟首次對中國企業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受此影響,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也不得不承受最高達67.9%的反傾銷稅率。但其結果是,在接下來的5年間,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大幅減少,歐洲推進太陽能布局的速度也隨之放緩。
有了前車之鑒,這一次歐洲業內機構更理智,SolarPower Europe在回應其聲明時表示:"貿易壁壘不是解決辦法。歷史證明,開展調查和實施太陽能貿易壁壘是歐洲最終的雙輸戰略。”
相反,它呼吁采取措施獎勵和激勵太陽能制造業。具體而言:
-調整歐盟國家援助框架(臨時危機和過渡框架),允許成員國支持工廠的運行成本,即運營支出;
-根據迅速通過的《歐盟凈零行業法案》,允許在成員國內部舉行特定的彈性招標;
-建立一個專門針對歐洲產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歐盟級融資工具,如“太陽能制造銀行”。
SolarPower Europe總裁Aristotelis表示:“我們需要多樣化、可持續、富有彈性的太陽能供應鏈。貿易壁壘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我們敦促歐盟領導人制定并實施一項太陽能產業戰略,這種戰略應該像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一樣明確而且雄心勃勃。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平衡、有效的措施。”
SolarPower Europe董事會董事Gunter Erfurt補充表示:"我們必須激勵源于歐洲太陽能彈性產能的太陽能項目,而不是通過關稅制 裁整個行業。這樣,在歐洲太陽能制造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太陽能的應用也不會受到干擾。”
歐洲制造業的復興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美國的IRA為企業在美國本土建廠打造了重要的激勵措施,而歐盟的綠色交易計劃尚未達到同樣的水平。
背景補充:近期,歐盟委員會啟動了一項調查,可能會導致征收關稅,以保護歐盟生產商免受更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影響。路 透 社的報道稱,繼新能源汽車之后,德國等歐盟國家又準備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揮動“關稅大棒”,以保護歐洲本土的光伏企業。
與此同時,路 透 社看到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德國正在研究包括貿易保護在內的選項,以保護當地太陽能制造商免受全球價格下跌的影響。
然而,德國的任何貿易壁壘或激勵措施可能都需要得到歐盟委員會的批準。
拓展瀏覽資訊: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