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5月3日以來ICE期貨主力合約從64.75美分/磅一路跌至60.25美分/磅,距60美分/磅強支撐位僅一步之遙,跌幅6.95%,從棉花基本面和外圍商品走勢來看短期振蕩下破60美分/磅的概率較大,一些機構和國際棉商也持幣等待入市做多的機會到來;但棉花出口企業、貿易商的抗跌意愿很強,保稅棉CNF、CIF以及FOB的調整幅度僅1.5-3美分/磅,明顯低于ICE期貨,5/6月船期2016年度澳棉的報價近一周多來向下浮動2.2美分/磅,美棉C/A SM、EMOT SM僅下跌1.5美分/磅左右;烏茲別克斯坦棉因5、6月份銷售壓力較大,隨ICE期貨和鄭棉回調幅度較大(約3美分/磅),再次低于SM 1-5/32″澳棉0.50-0.70美分/磅。
業內人士分析,現貨反應遲鈍的原因一是國儲棉輪出以來,不僅日均成交率都在98%以上,而且折3128標準級價格上明顯高于當前國產棉現貨300-500元/噸;二是國儲2012年度外棉預計25-26萬噸,可用于輪出的進口棉資源即將枯竭,高等級高品質棉花的供應能力仍有較大不確定性,而且5-9月份除澳棉、巴西新棉抵港外,美棉、烏棉、西非棉等基本貨源緊張甚至無棉可供;三是USDA月報大幅下調中國2015/16年度期末期庫(因中國拋儲成交持續火爆),對ICE盤面而言“短空長多”,出口商、貿易企業普遍認為8月底拋儲結束,至新棉大量上市至少還有30-45天時間,對于資金鏈緊張、訂單不穩定的中小棉紡織廠而言,采購港口外棉現貨或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途徑。
近一周,青島、張家港、廣州等港口貿易商反映,保稅庫烏棉、澳棉和美棉的出庫情況“差強人意”,較前周詢價和提貨稍好,成交仍以高等級高品質棉花為主。其一、近期隨ICE下探港口外棉現貨調整幅度普遍在2美分/磅以上,買賣雙方價格上的分歧縮小,詢價、看貨增多;其二、烏茲別克斯坦棉報價由對澳棉升水0.20-0.30美分/磅調整為貼水0.50-0.70美分/磅,而且考慮到目前在港的烏棉仍以高品質的中期花為主,用棉企業、貿易商拿貨的積極性呈間歇性回暖;其三、部分大中型棉紡織廠、進口商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相對充足(截至3月份,2016年我國共進口外棉21萬噸,如果4月份按6萬噸推算,至4月底總進口量不足30萬噸,扣除2015年展期使用的關稅配額約10-12萬噸,2016年1%配額至少尚余80萬噸),擔心9、10月份新棉上市前存在“青黃不接”期,紡企擇機低位拿貨。
5月17日,某棉商青島、張家港:澳棉現貨報價如下:SM 1-3/16″(強力28GPT)、M 1- 3/16″分別為76美分/磅、75美分/磅,議價空間0.05-0.15美分/磅;即期裝運巴西棉SM 1-3/32″(斷裂比強度低于27CN)報價64美分/磅,但因纖維長度短、強力低、短絨率高、異纖含量大而不受中國紡企“待見”;5/6月船期2015/16年度EMOT GC31-3-36的報價為74.70美分/磅;而5/6月船期2016年度SM 1-3/16″(強力30GPT以上)報價78美分/磅,新棉、陳棉已基本全面接軌;一些貿易商表示,2016年巴西棉至少要7、8月份才能裝運或到港,棉紡廠不宜提前下單訂貨。